高潤權鼓板五十年 – 《觀音得道》、《香花山大賀壽》

提起這兩套戲,說來慚愧,因為我今次是第一次看,而且對《香花山大賀壽》這種例戲也不是很有概念,這次是抱著探索的心態去看。

先說《觀音得道》,這次的版本由阮兆輝提供藍本,蔡德興、李廷𩆨、鄭淦文、吳立熙合編劇本,長約兩小時,是全官話、大鑼大鼓的古老戲。

演員表及分場如下:

妙善公主 – 陳紀婷(第一、二場);王超群(第四場);王潔清(第五、六場)

妙莊皇 – 黎耀威

皇后 – 黃寶萱

韋護/韋馱 – 黃成彬

老尼 – 盧麗斯

書生 – 譚穎倫

達摩 – 吳立熙

大公主 – 文雪裘

大駙馬 – 司徒翠英

二公主 – 陳禧瑜

二駙馬 – 關凱珊

大太監 – 郭啓煇

小鬼 – 張肇倫

第一場:妙莊皇生辰,三公主奉上壽袍為父皇祝壽,皇上與皇后憂慮三公主潛心禮佛會耽誤其終身大事,欲為其擇配,公主拒稱終身不嫁,以為殺孽滿盈的父皇祈福,惹得龍顏大怒。

第二場:大公主和二公主到三公主的寢宮勸皇妹遵從父命,但妙善一心出家,兩人無功而還。達摩先師得知妙善誠心,向其報夢,着她到白蓮庵修行,妙善於是留書出走。

第三場:將軍韋護凱旋,求賜三公主為妻,妙莊皇答允,惟隨即發現妙善出走,韋護請纓追回公主。

第四場:妙善走到白蓮庵,初時得主持收留,惟主持收到不得收留三公主的皇令後,便以竹籃擔水、鐵杵磨針留難,達摩派小妖助其完成任務,終獲主持收為徒兒。

第五場:達摩為試探妙善的誠心,化身俊美書生到書房挑引,妙善堅拒誘惑。韋護趕至欲接公主回宮,但公主執意不肯,韋護火燒庵堂欲迫她出房,小妖把她救走。

第六場:妙善擔火籃並跳下懸崖修成正道(但沒有單張提及的「赤足踏火」)。韋護、妙莊皇及皇后、大公主、二公主等人趕至,竟一同跳崖,一同修成正果成仙,留下玉璽予大太監,大太監竟成為皇帝。

結局有點令人難以接受,本身沒有捨棄俗世之念的皇帝竟突然拋下江山不顧去做神仙,其他人又個個跟隨,確是奇怪,有點不合時宜。不過這種純粹基於傳說的戲又不必追求合理,只欣賞演員的演繹便好。

先說三位合飾妙善的演員,陳紀婷演仍在宮廷內的妙善,初時孝順但其實是忤逆父皇的「頂心杉」,她唱做穩定,也演得出角色應有的情緒;王超群擔演擔水磨針的重頭戲,當天狀態似乎一般,唱做、身段和動作都只屬正常水平,沒特別令人驚艷之處;王潔清飾演入庵後的妙善,唱情較多,但與譚穎倫在書房會的對唱略嫌節奏太慢,二人的唱不算很動聽。

另外,黎耀威飾演妙莊皇頗具帝皇風範,唱做比平時更好。黃成彬、吳立熙、盧麗斯等人也稱職,整體來說算是不錯,可惜沒機會看當年陳好逑逑姐的現場演出。

中休後是例戲《香花山大賀壽》,劇情就是觀音娘娘壽誕之期,八仙、四位海龍王、三位聖母、齊天大聖、各花神等前來祝賀,重點是韋馱架和 <觀音十八變>兩折。

今次由龍哥李龍扮演韋馱,甫出場便掌聲如雷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不但扮相威武,每一下動作都做得俐落漂亮,與鑼鼓完美配合,當真是賞心悅目。

梁非同扮演觀音也沒有令人失望。據知她的<觀音十八變>由美英姐所教,我沒機會看過美英姐演出這折有口皆碑的戲,故今次希望在非同身上找到她的影子。

觀音因為眾仙欲一觀其千變萬化的形相,化身為龍虎將相、漁樵耕讀八個形態。演員每個形相的表演都只有數十秒,要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以眼神、身段、動作、台步來表現自己在扮什麼,殊不容易。我雖沒看過其他演員演出這折戲,也可以想像到如果扮得不神似,觀眾便會不明白,亦不會覺得有趣。

這天的八次變身都細緻生動,經過約十秒代表施法力的音樂之後,就會看到觀音迅速變臉,當中特別喜歡龍、將、漁、耕。希望我沒有理解錯每一變所做的動作,現在總結一下我所觀察到每次變身的過程:

第一變的「龍」其實是虛構的祥獸,是從來沒有人見過的生物,但這次觀音伸出五爪,神態竟真的有幾分像畫像中的龍,厲害。接下來的「虎」雖是三爪,仍略嫌與龍過於相似,翻看網上找到美英姐的劇照,她的虎似乎比龍兇惡一些,但今次非同的好像分別不夠明顯。第三變的「將」神色威武,矯捷地揮動武器,再來一個眼神凌厲的紮架,便儼如一名大將軍在眼前。第四變的「相」是丞相,擺出文官的官威儀範,向前拜揖,也是一看便知所變為何。

第五變的「漁」是漁夫,看到她撒網打魚、見到落網的魚很大、用力收網、感到滿足的神情,大家都會心微笑。第六變的「樵」是樵夫,先選擇心儀的樹木、劈木、把柴枝綑成一紮紮,再托著兩擔柴入台。第七變的「耕」代表農夫,先弄鬆泥土,再插秧、除草、收割,再快樂地蹦蹦跳跳入台。最後的「讀」是書生,有翻書、沉思、吟誦。

每一次變身只是短短數十秒,讓人有意猶未盡之感,而且靈活運用塵拂,將之當成竹桿、武器、朝笏、魚桿、鋤犁等等,也甚是好看。每次變身之後回復觀音本身的端莊微笑亦漂亮。

美英姐演繹的觀音在行內享負盛名,我聞名已久,她本人也曾在受訪時提過很喜歡演觀音,今次我終可如素秋一樣,「庶可摹形尋恨影」,看看她昔日的影子(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經她教導的學生表現能達到這個水平,想必她本人演的更為精彩。看這折觀音十八變,我感受到何謂「一人千面」。

另外不得不提觀音十八變期間,在觀音換裝時獻技的五位武師都身手不凡,演出精彩。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