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穎新粵劇團《三年一哭二郎橋》

「慶穎新粵劇團」於去年成立,以台柱固定、大班為賣點,早前選演過《烽火姻緣》、《紫釵記》、《再世紅梅記》、《柳毅傳書》,今台則有《牡丹 亭驚夢》和《三年一哭二郎橋》,由於後者我從未看過舞台版,亦少有劇團演出,便決定試看這一對頗受追捧的年輕生旦組合。

單張內的字體略嫌太小。

看過此劇的任白電影版,一直也覺得故事讓演員很有發揮空間(有點煽情,哈哈)。這次演出的版本可能經過雛鳳、慶鳳等劇團修改,現時已與原來的劇本大有不同,現先列今次演出的演員角色表及分場如下:

江謝祖 – 譚穎倫

楊春香 – 梁心怡

江耀祖 – 梁煒康

李桐軒 – 吳立熙

張彥修 – 黎耀威

李媚珠 – 林寶珠

江母 – 梁綺蓮

賈華 – 張肇倫

芙蓉 – 周洛童

春鶯 – 李晴茵

白梅 – 鄺純茵

地保、王爺手下 – 朱兆壹

賈父 – 鍾颶文

1. 江母含辛茹苦撫養兩個兒子成人,家雖貧窮,猶幸母慈子孝,大郎、二郎兄弟感情甚篤。江母妹夫和甥女到訪,二郎避而不見。

2. 中秋夜,鄰村春香在二郎橋等候二郎,贈他香囊,共訴心聲,回程時二郎失足墮河,大郎急忙下水挽救,弄得爛面跛手。

3. 六年戰亂令謝祖和春香失散,二郎欲尋春香不獲,春香亦因母病重被桐軒買來嫁予大郎。拜堂之時,春香驚覺大郎殘廢,更驚訝昔日情郎已成其二叔,暗示三更與二郎約會。大郎見二弟與春香眉來眼去,認定春香不是正經人家,囑咐二郎提防。

4. 洞房之夜,春香初時對大郎冷嘲熱諷,其後將他灌醉,乘機與二郎相會。二郎躊躇之下到達新房外,本欲轉身而去,但春香以死相脅。二郎欲交還定情信物並與春香一刀兩斷,春香傷心欲絕。大郎醒來,迷糊間看見二人對話,春香直說二人的關係,並求「大伯爺」成全。大郎決定投軍,留書弟弟,望他與春香結合,但表妹媚珠深慕二郎,把書信燒毀。天明後,桐軒告訴春香其母病危,讓她回家見母,並囑二郎送嫂至十里亭。

5. 二郎送嫂途中,春香數番藉詞親近,到達十里亭後二郎便怱忙回家。誰料賈華一直垂涎春香美色,買通婢女芙蓉得知春香行蹤,在十里亭伺機對春香施襲。春香在情急之下以銀簪刺傷賈華,當場被捕。

6. 公堂之上,主審官正是桐軒門生、二郎義兄彥修。春香為免二郎捲入漩渦,招認傷人,即時被收監。

7. 二郎為救春香,上京尋兄,豈料在途中遇劫致盲。大郎因勤王有功封王,媚珠尋得大郎,著他速救春香。

8. 二郎失明後重歸二郎橋,欲把香囊和玉環埋在橋下。賈華最終不治,春香被判死刑。她以為二郎已死,到二郎橋哭祭,在春鶯的提醒下重會二郎。此時大郎趕至,桐軒亦查明媚珠和芙蓉之事,春香無罪釋放,與二郎共成眷屬。

看電影版時我很受感動,以為舞台版同樣會賺人熱淚,但不知是由於劇情安排和改動,還是演員演繹的問題,我竟覺得有點悶。上半場似乎唱情太多,特別是第二和第四場,生旦對唱有點多,聽得我要放空自己。

劇情改動方面,在第二場二郎拿了一個月餅給春香吃,但據知本來是相反,春香送二郎月餅,二郎不捨得吃,說要拿回家給兄長,這樣便表現出兄弟情深是雙向的,不是單純的哥哥疼弟弟,這樣後來二郎讓愛才更合理。改動不是不可以,但改動後不比原先的好,倒不如不要改。

在洞房一場,感到春香的慘和苦不夠層次,感受不到與二郎相見之前和之後的分別,與大郎的衝突也不夠大,比較平淡。

不過劇本中前後呼應謝祖失明的部分我還是覺得挺有趣的。在第二場,春香擔心二郎一朝得志便見異思遷,說他「眼睛水汪汪,係女仔都鍾意」,二郎為了安慰她,便說「咁我盲咗佢啦!」到了第七場,大郎向表妹說:「佢冇睇到我封信咩?唔通佢盲咗咩?」

譚穎倫飾演二郎,唱做俱佳,但尾場二郎失明,出場時不太像眼盲和飽歷滄桑,也沒有感動到我,而且他的衣服也太光鮮了。或許暗燈上場會更有效果。

梁心怡飾演春香,表情比較單調,感情表達不夠層次,感受不到心境變化,所以看她會有點悶。例如在第二場,春香因二郎遲到而生氣,二郎說 她「怒容滿面,凜若冰霜」 ,但她的樣子卻沒有絲毫怒色,她的戲面真的有很大改善空間。她的音色不錯,但拉腔不夠圓潤,不夠婉轉,缺乏味道和餘韻,就像一味滑溜但沒有豆香的豆腐花,未能令人回味。

梁煒康飾演大郎,比較拘謹,感覺不及他演喜劇般自然,在洞房時得知真相的震驚和矛盾也不足。

吳立熙飾演古板重禮的教書先生李桐軒,以老生應工,唱做都不錯。林寶珠飾演因一己之私而弄出大頭佛的表妹,也算稱職。黎耀威飾演主審官,感覺他有少許不熟曲,但演繹也合分寸。張肇倫飾演色膽包天的賈三郎,可以再放開一點,眉梢眼角再流露多些不軌的企圖,效果會更好。

較有驚喜的是梁綺蓮飾演的江母,慈祥自然,現今的老旦似乎無人能及,也很少看到她有如此多的戲份(差不多整場第一場也有她)。周洛童飾演貪財的芙蓉,戲份雖少卻很做到需要的嘴臉,或許在油麻地新秀計劃沉浸多年真的令她進步很大。

朱兆壹飾演小角色地保和王爺手下,本身除了表情木獨之外沒什麼特別,但在第七場,他對侯爺說「你細佬嚟搵你」,侯爺於是問他「咁我細佬喺邊?」就在這時,朱忘記了台詞,呆了半晌後吐出一句「佢未到」,惹得全場大笑。老實說,這刻便是我全晚最精神的時候。

雖然這晚的唱詞都聽得到九成,但本以為以「大班」自居的劇團在戲院演出會設有字幕(面向觀眾那種),這晚卻沒有。

這次看《三年一哭二郎橋》比想像中沉悶,想來除了是劇本的問題,還可能是演員的演繹不夠深刻,既不夠慘也不夠激,希望日後有機會看其他班底演這套戲,再比較一下。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