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戀新朝棄舊朝 — 龍年賀歲粵劇

農曆新年一向是粵劇演出的旺季,這年我選看鳴芝聲的《聊齋驚夢》賀歲版、《連城璧》、《香銷十二美人樓》、《紫釵記》、《帝女花》,還有很高興得到朋友邀請看的《花田八喜》(六福珠寶包場演出,不設售票)。

本來迎接這台戲是充滿喜悅和期待的,誰料年初二便收到消息,美英姐因傷辭演《聊齋》,由梁心怡代演。我數年前也曾看過《聊齋》,但那次正正是美英姐在台上受傷的那一場,結果只看了半場她演的小倩,再看了鄭詠梅的補場演出。由於我對李大師的作品實在不敢恭維,覺得劇情大多過於前衛,這次再看《聊齋》,本只為補看美英姐下半場的演繹,加上替代人選是梁心怡,儘管她算是聲色俱佳的新秀,但我之前曾看過她在其他劇團的演出,與美英姐的實力實在相差太遠,我沒法看下去,思考了數天,還是決定退票。

到了星期二的《連城璧》,喜見美英姐傷勢新癒重回舞台,出場時台下更有歡呼聲,大家都有失而復得的感覺。我第一次看《連城璧》,這劇由李少芸編劇,當年由林家聲、吳君麗等開山,分為〈赴京〉、〈見召〉、〈釵刺〉、〈獻璧、完璧〉和〈榮歸〉數場。由於有歷史背景,劇情發展除了〈釵刺〉之外都有根有據,但感覺曲詞比較長氣,唱上來也不是很順,也有用些比較生僻的字(如「楩楠」、「樗櫟」等,相信大部分觀眾也要翻查字典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全劇的戲都以藺相如這個角色為中心,蓋鳴暉飾演這個智勇雙全的角色,唱做繁重,相信是嚴陣以待,坦白來說效果亦比她常演的《帝女花》、《紫釵記》好,演到相如的不凡志氣,亦比較穩重。在〈獻璧、完璧〉面對秦王時有正義凜然的氣勢,聲線天生佔優也有助營造高昂的氣氛。被拋進油鼎前的紮架和動作,是聲哥設計的「文戲武做」,她亦做得俐落。

美英姐飾演歷史上鮮有記載的藺夫人,青衣扮相和舉止甚是端莊,正如小雁所言,「溫柔婉順」。很喜歡她各種細緻的動作,例如抱著兒子、氹兒子不要哭等等。雖然她戲份不多,在〈釵刺〉一幕也很能表現「壯烈賢妻」的角色特點,有「毀家志繼承」的宏願,深明大義,並非一般婦人。她看到丈夫欲以頭釵在仍於襁褓之中的兒子臂上刺字,本能反應當然是阻止和不解,及後理解和接受,便輪到丈夫不忍下手,她反要鼓勵丈夫下手。先不論刺字是否符合現今社會的情理,但這場生旦戲的確有戲劇效果,也為藺相如塑造更立體的性格,忠於國,亦重情。

陳鴻進飾演廉頗這位忠烈但急躁的將軍,很夠氣勢。陳嘉鳴飾廉夫人,聽聞她在這台戲開演前失聲,這對她來說實在是很罕有的情況,這晚尚未完全康復,幸好戲份不多,安然渡過。呂洪廣飾貪婪奸詐的秦王,入型入格,很不錯。

順帶一提,飾演侍婢小雁的殷兒略嫌表情生硬,說話的節奏和語氣也總是一式一樣,在〈榮歸〉似乎也應該為夫人按著門,而不是自己先行出了門口便算。

之後的《香銷十二美人樓》大致保持上年的水準,在此不贅了。《紫釵記》近一年看得比較密,現在趁機會記下之前沒有記錄的細節,包括在〈花院盟香〉中,十郎用紫釵刺出鮮血後,小玉會先抹去血跡才插回髻上,真的很細緻:)小玉目送十郎離去,唱「嘆今日灞陵橋畔有千條柳,難繫征人戀故家」時輕扭水袖當成柳絲,這些動作真的做得美。

非常期待《花田八喜》,因為近年好像只在神功戲棚看過一次。美英姐飾演春蘭這位巧婢已是手到拿來,活潑自然,完全示範了「千斤口白四両唱」。演春蘭一角實在足顯身價,特別是〈造鞋〉一場,搓線的功架真的非常好看,即使我未能理解每一個動作的意思,也看得目不轉睛。這天飾演周通的陳鴻進大感冒,但因劇情需要不斷向春蘭大吵大鬧噴口水,春蘭用手帕遮面,只露出眼睛,這些舉動很可愛🤣🤣另外一提這天飾演周通義弟李忠的是黃鈺華,她對白不多但也說得很不流利,真的要多下苦功。

來到最後一晚的《帝女花》,本來以為可以放心看和聽一晚曲,為這台戲畫上完美句號,誰料這晚流感令美英姐在短短數小時內失聲,前一晚《花田八喜》還好好的,這晚卻連說話也有困難,唱得很辛苦,正如周鍾所言,讓人心戚戚。看她到了〈迎鳳、寫表〉要由嘉鳴姐在幕後代唱,她在幕前夾口形,真的令人很心痛。到了〈上表〉前,工作人員調校本來面向觀眾的字幕機至微微向內,台下觀眾便立刻會意,猜到將由嘉鳴姐代替演〈上表、香夭〉。雖知道這是不得已的安排,我還是久久不能釋懷,一方面擔心美英姐的情況,另一方面擔心將來發生這種情況的頻率會否越來越密,因為以前真的沒有見過她張口說話卻沒有聲音的苦況。

嘉鳴姐一直位居二幫,以我所知在香港沒有演過長平公主,而且今次只有十多分鐘準備〈上表、香夭〉,當然不能將她和美英姐比較,但短短的一折戲便證明不是好聲就好聽,也讓我懷念美英姐的含蓄、細緻和分寸掌握。

順便一提,這晚的〈乞屍〉進一步縮短,在瑞蘭決定移花接木後,周鍾父子沒有回來發現公主生而復死的事。

看這台賀歲粵劇真的感慨良多,也更珍惜每次順利觀看現場演出的機會。偶爾聽到有人批評美英姐年紀大、做不了、應該退休的說話,我總會覺得難過,一對生旦合作了三十年,兩人的默契無可取代,沒有好的對手又何來好的演出?她本人也默默耕耘數十年,是真正的德藝雙馨,童叟無欺,其演藝水平難道不值得留戀嗎?

猶記在《花田八喜》的〈棧會〉中,春蘭曾爆肚笑言「你呢個碼頭好難泊」,卞磯亦回應道「梗係,你以為我呢個碼頭易泊㗎?」不知說者是否有心,但我這個聽者有意,綜觀現今梨園,鳴芝聲正印花旦之位實在難找合適的替代人。對於新秀,硬捧也沒用,正如藺夫人所講,「良木楩楠勝大任,無才樗櫟事不成」,搞不好還可能揠苗助長。雖然演員總有一天會退休,但願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用心並仍能演出的演員,請各位施主不要說涼薄的說話,稍存尊重。

戲曲中心開幕五周年:《鳳閣恩仇未了情》、《俏潘安》

適逢戲曲中心開幕五周年,今年舉辦了一連串的慶祝活動,鳴芝聲劇團亦受邀演出,交出《鳳閣恩仇未了情》、《俏潘安》兩套喜劇,當中《鳳閣恩仇未了情》更以台柱行當互換作賣點,由美英姐飾演將軍耶律君雄,蓋鳴暉飾演紅鸞郡主,可謂二人都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我亦未看過這個班底演繹這套大龍鳳的經典,自是非常期待。

美英姐擅演嬌滴滴的花旦,要她扮演「牛榮」麥炳榮開山的耶律將軍確是十分難為,相信她本人也知道以其聲線和身高不適合演雄赳赳的角色。記得她曾提過,為了演耶律君雄,特意向麥炳榮的徒弟輝哥阮兆輝取經。常說「聲、色、藝」, 「藝」雖然排行最後,卻絕非最不重要,反是最難掌握、最考功力,同時最耐看的一環。美英姐這次正好示範了如何克服自身的限制,在聲線、身材都處下風的情況下以「藝」來彌補條件的不足,讓自己演到「戲」,更讓觀眾有「戲」可看。

她每一下動作都與鑼鼓和音樂配合得剛好,演繹寸度也掌握得宜,例如在第一場對郡主的柔情、苦惱、自卑,還有她把弄雉雞尾的手法也比較少見,不知是她自己想出來還是向輝哥請教得來的。官船遇劫後,君雄上岸的身段和其後發現不見郡主的反應很好看,後來在第三場與郡主相見卻不能相認、反被誤以為是色狼的不解和憤怒,又不能直言真相的委屈,都表達得很適當。

若說整晚最深刻的必是尾場的大審,君雄出場時已很有氣勢,與各人對質時水袖一捲一揮,眼神凌厲,與鑼鼓完美配合,英姿凜凜,毫無女兒態,正是一個鐵面無私的主審官。其後被存孝質疑公報私仇時的水波浪、手持大令,存孝形容為「豹眼瞪圓」很貼切,因為不但能震懾存孝,讓他「冷汗倒淋」,台下的我也感受到角色的怒火燒心和氣勢。其實美英姐這晚的大審比某些文武生演得更有男子氣概,若無聲線的限制,效果一定不止於此。不過正所謂「人無完人」,她這晚已經是全力以赴了。另外,據朋友分享,君雄以劍指指向紅鸞以帶動她的目光認清自己是麥炳榮當年的演出法。

蓋鳴暉飾演紅鸞郡主,其花旦扮相受到台下粉絲吹捧,不過我認為還是男裝扮相比較順眼,而且子喉始終不是其強項,越唱越吃力。不過整體來說,紅鸞這晚都發揮到搞笑的作用,與黎耀威飾演的倪思安對手戲最多,二人也相當合拍。有說倪思安才是《鳳閣》的真正男主角,一來因為戲分多,二來《鳳閣》是喜劇,但君雄並沒參與任何喜劇情節,每次出場都是很正經的。

我認為最惹笑的是第二場,每次看到倪思安與尚夏氏相撞,倒地滾動都覺得很有喜劇效果。紅鸞和倪思安整蠱做怪,和陳鴻進飾演的尚夏氏對質,一句句「死肥婆」、「老虔婆」,大數陳年舊事,挺有娛樂性。反而到了後來的讀番書,總覺得若是之前看過這劇,番書內的笑點就不算很好笑,今次可能也因為溫子雄飾演的狄親王遠遠不夠兇惡野蠻,完全不似殺人狂,整體效果有點失色。另外,到了洞房一場,劇情說到女扮男裝兼失憶的真紅鸞被迫娶假紅鸞,但紅鸞出場時卻只似一個平常的軒昂男子,行為舉止不似女扮男裝,也沒有驚惶之態或有苦難言的感覺。

這晚廣叔飾演尚精忠,戲分不多但發揮其一貫穩定水準。嘉鳴姐飾演倪秀鈿有點浪費,戲既少也沒什麼發揮機會。黃成彬飾演尚存孝,頗為稱職,與美英姐在尾場的對手戲不錯,感受到二人的張力,相信美英姐有仔細地跟他配合過。另外記錄一下,這晚尚夏氏的乾女兒小寶由張潔霞飾演,香環則是林曉慧。

這晚應算是足本的演出,約11:20散場。根據網上的資料,劇團在過去三十年來好像只演過數次《鳳閣》,相信也未必有下次,這個陣容演這套劇,可算是「一期一會」吧。

《俏潘安》

數年前看過這套戲,當時不太喜歡,這次再看,觀感沒有好轉,反倒更強烈。第一場〈店遇〉算是全套戲最好看的,因為之後與楚雲有關的情節就一直很難看,她先是怕心儀的李廣會娶瓊珠才自己答應娶瓊珠,玩弄人家一番,弄出個大頭佛之後「笑笑口」地道歉,毫無誠意和悔意,換著我是瓊珠也會眼火爆,還要認這個人做蘭姐,這個安排有點變態,真的如小玉所言,「妾從無錯處,嘆我自招報應,怨句匹夫變性」,所嫁的丈夫真的性別都變了。

《俏潘安》的定位是喜劇,但真的不知喜從何來。朋友提醒,《俏潘安》取材自章回小說《三門街》。根據網上資料顯示,過去數十年曾有多套改編自這部小說的電影,計有《武潘安》、《真假武潘安》、《情困武潘安》、《武潘安大鬧三門街》、《大鬧三門街》、《楚雲雪夜盜檀郎》等,當中有任劍輝、余麗珍等反串演出。不過,葉紹德改編為《俏潘安》的舞台版已與小說或眾多電影版大為不同,劇情沒有那麼曲折,主要保留楚雲女扮男裝和與李廣的感情線。只能說《俏潘安》改編得很差,不但情節差,曲詞和對白也不到位,經常予人長氣的感覺;另外整套劇的意識也很令人難受,全劇都是從楚雲的角度出發,做錯事沒有悔意也沒有後果,在最後也沒有讓瓊珠申訴的機會,比網上找到的小說版本單調很多。

————————————————————————————————————–

以下節錄一些網上版小說的對白,從中可見楚雲和瓊珠的角色在真相大白後有較多互動:

「妾從此永無夢醒之日了!君侯既與妾同體,為何妄求配偶?」

「賢妃呀!實是孤家誤你青春。當日本非孤意,因母命難違,方允之。那日醉後疏防,誤遭我兄脫靴,以致洩漏消息。孤自可是負荊請罪,以贖前愆。」

錢瓊珠向楚雲啐曰:「奴且問你,你既是女子,天子必然賜婚李廣。你平時與李廣情投意合,天子既然賜婚,你定於歸李廣了。可憐奴空擔其名,令奴隱恨呀!」楚雲聞言,傷感不已,含淚撫其背曰:「卿卿之意,我豈不知?事到此間,也無法可想。千不恨萬不恨,只恨我哥哥設計害我。為今之計,與卿訂約,我與卿既名為夫婦,何忍半路分飛,將賢卿拋棄?若天子賜婚,任他婚配與誰,我不能允諾。與卿白頭相守,俟母親百年之後,一同住山林作一個神仙眷屬。卿卿之意以為然否?」

—————————————————————————————————————

這晚楚雲比前一晚更多平子喉的轉換,子喉唱得比較辛苦。第二、三場的打鬥場面也落力,打得順暢,但在第四場不願與兄長相認時,竟叫他(當刻叫雲大哥)「下去也罷」,很奇怪。

美英姐飾演錢瓊珠,戲份雖然不多,但看過前一晚的《鳳閣》後,看到她回復花旦裝扮還是很歡喜的。她的戲主要是〈店遇〉、〈洞房〉,以及在最後一場獨唱一段,好讓楚雲有時間換女裝。她在〈店遇〉對著冤氣劉彪的態度很好笑,例如「喂,你而家想點啫~」,「你就咁就走咗去㗎喇,啲嘢你食唔食都要俾錢㗎噃~」,還有斟酒和收錢時小心不讓劉彪「揩油」等等。她少女思春的情態,真的如楚雲所言,會使人「怦然心動」,而且即使在後面打算盤、上香等小動作都做得很細緻;到了〈洞房〉,生旦的對手戲自然是手到拿來,美英姐小鳥依人的神態真的與少女無異,被灌醉後「嬌慵無力強扶頭,但只覺天旋和地轉」的拉腔、身段和醉步都很優美。只是瓊珠這個角色沒有很突出的性格,而且在整套戲中都是受害人,受人擺佈,先是被劉彪騙得過府軟禁,再差點被父親「送」給李廣(但對著父親的嬌嗲叫人忍俊不禁),後來更被騙婚,存在的作用只是讓楚雲有機會認識李廣。瓊珠被告知恐怖真相後以腳跺地,揼阿爹心口,更怨阿爹恭喜別人,這些細節都很可愛,最後幸好有乾娘「呵返」,哈哈。

黎耀威飾演李廣,戲份很多,第二、三場的武打亦大顯身手,他演這類江湖豪傑的角色正是合適。陳鴻進先飾好色的無賴劉彪,很入型入格;後飾楚雲的大哥,都是與其他人一起襯托楚雲的角色,發揮不算多。

嘉鳴姐飾演楚雲的母親,在最後兩場才出現,但角色其實比瓊珠有發揮空間,〈洞房〉時要旁敲側擊,指桑罵槐;在尾場與女兒捉心理,雖然有點拖長來做的感覺,卻因嘉鳴姐的氣場強勁而有點戲可看。翻查我自己的紀錄,上次我看的版本原來是鄭詠梅演這個角色,感覺不深刻,與蓋沒有母女的感覺,印象中也沒有「呵返」乾女兒的介口,或許是嘉鳴姐和美英姐的私伙介口。

《俏潘安》是當年專為想當花旦的女文武生而寫的,所以特意讓她有豐富的表演自我機會,喜歡看她的粉絲當然會享受,但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很差的劇本,全憑偶像的光環支撐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