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新秀演出系列《西遊記》之〈火城香國〉

藝術總監:王超群

編劇:鄭淦文

藝術顧問:史濟華

武術指導:蔡之崴

之前看過這名年輕編劇的《藝海浮生》,覺得敘事手法和文筆都不錯,但與他合作的演員不太合我意,這次見到與他合作的文武生終於不再是藝青雲,而且八和的新秀演出系列一向少有演出全新劇目,這次特別製作,姑且入場一觀究竟。

這晚的入座率不俗,在高山新翼目測有八成滿,看來《西遊記》真的能吸引觀眾。這次是在《西遊記》的既有故事上添加新人物、新情節,再發展下去。劇本的確不錯,感覺文字比《藝海浮生》進步和成熟,演來順暢,亦間中有些挺有意思的口白,例如紅孩兒勸父母交出芭蕉扇時說「縱使分離,愛念猶在」、唐僧被迫成親時說「無愛無情,自然不言不語」等等,簡單得來又有效果,引人思考。另外,女兒國沒有男子,妙香若要丈夫,是否便一定要從唐僧三名弟子中選一個?沒有其他選擇,便要移磡就船?編劇又帶出一個殘酷的現實。

據了解頭兩場比較貼近《西遊記》的原有情節,之後四場則是全新創作。我覺得上半場的演出效果比較好,第一場介紹一眾人物出場的部分寫得不錯,簡單點出各人的遭遇和性格。個人亦喜歡在第二場中,悟空化身飛蟲,飛進鐵扇公主肚內的設計動作,以翻騰跨過公主到桌子後代表進肚,再跨到桌子前代表出了肚,還有在肚子裡的動作,都頗有趣。下半場而言,〈花燭〉本應是高潮,但唐僧和女王的演繹都欠缺爆發力,光是唱曲略為平淡。

編劇所選的小曲動聽,也很配合情境,不過這晚的新秀演員唱曲不夠露字,特別是曾浩姿、吳思穎、李晴茵三位花旦,我應該起碼聽不清楚她們一半的唱詞,新秀系列沒有為觀眾提供字幕,有點浪費了編劇的文字。

飾演孫悟空的蘇鈺橋身手不凡,但唸對白仍是比較生硬,在表情和言語上可以多一點猴子的靈巧。吳思穎飾演鐵扇公主,武打不夠俐落,總覺得她在「就住就住」,所以第二場與蘇鈺橋的對打大為失色,我旁邊的嬸嬸還好像看到睡著了。

溫曜聲飾演唐僧夠穩重,但還是比較木口木面,在〈花燭〉一場與飾演女王的曾浩姿應可有更多發揮。曾浩姿這次與上次《征袍還金粉》相比進步頗大,算是有用心去演,有女王的氣勢。

羅妍飾演豬八戒,聲線不錯,演出自然,入型入格,頗為討好。李晴茵飾演妙香郡主,做到角色的活潑,表情管理也不錯,與八戒的對手戲合拍,但唱曲方面真的要多下苦功。張肇倫飾演牛魔王不錯,或許可以更牛精。沈栢銓飾演沙僧戲份不多,但整體表現不太穩定。

這次製作不失為誠意之作,排練算純熟,雖然眾人整體表現未算盡善盡美,但似乎沒有大錯漏。順帶一提,劇中女兒國人物所穿的戲服讓人耳目一新,謝幕時特別提到是特意從內地訂購回來的。

東區文化節《天賜良緣》

先感謝東區文化節邀請鳴芝聲劇團演出,再感謝朋友相邀觀賞。這晚看的《天賜良緣》又名《金鳳迎春》、《紅白牡丹花》,由唐滌生編劇,當年由任劍輝、芳艷芬、麥炳榮、鄭碧影、歐陽儉等開山,現時的版本則經葉紹德整理。這套戲令我想起《紅鸞喜》(又名《龍鳳配》)、《搶新娘》、《三笑姻緣》等喜劇。感覺《天賜良緣》比《三笑姻緣》好笑,而且劇中的主要角色全都有機會搞笑,亦比較少看雙旦鬥氣的情節,這套劇的正印和二幫由頭鬥到尾,首先鬥靚,再鬥誰的未婚夫靚(誰是「花叢霸主」),我第一次看這劇覺得挺有驚喜。少見美英姐演這種大情大性、爭強好勝、自負口硬的角色,各種的表情反應都很惹笑,此處不能盡錄。她在頭場坐車出場,一副自恃艷壓金陵的神氣樣子很令我印象深刻,之後坐車的台步也很好看。

第一次看王潔清擔任二幫與美英姐配搭,雖然邊看邊想像嘉鳴姐會更好看,但今次也配合得不錯。兩位花旦的對手戲真的挺好笑,例如銀鳳對金鳳說:「你結婚記住請我呀,不過你唔請我我都會嚟,仲會帶埋我個靚~仔未婚夫一齊賀你」、「我都無請你,點解你會嚟㗎?」金鳳又對銀鳳說:「上次我都無請你,你都嚟左啦~」、「我真係恭喜你呀~」,還有「好,我唔笑你😌不過我唔擔保其~他人唔笑你㗎噃~」。金鳳與阿福在新房內的戲份也好笑,金鳳從本身傷心、嫌棄,到想嘗試接受阿福,但看他傻到連交杯酒也不懂便真的䒐䒏(「忟憎」)起來,生氣得把阿福趕出新房,哈哈。

今晚這套戲再次證明寫和演喜劇都很需要功力,編劇要抓緊一些切身和現實的題材,再按貼地的角色性格發展劇情,才會讓觀眾身同感受,亦不淪為無聊。《天賜良緣》是賀歲劇,以五人的婚嫁之事為主題,但也不純粹為搞笑,當中的情節頗有意思,例如銀鳳雖然與偉英一見鍾情,但每次與偉英見面都發現他的更多缺點,他亦越來越顯露沙塵白霍的缺點,讓銀鳳明白「靚仔沒本心」,趕著與偉英成親也是徒勞,最終接受阿福。「日久見缺點」正是情侶之間相處的常態,容易引起共鳴。又例如劇情安排阿福每次出現都被人嫌棄或欺負,讓我有點同情,但其實連他自己也嫌棄露雯醜,說對著她便不用照鏡,因為她跟自己一樣醜(所以劇中全部人,除了黃金鳳的父親以外,都是外貌協會會員)。所以連醜人也會嫌人醜,受害人同時也是加害人,哈哈,過癮。同樣重要的是,這次的演員搞笑適可而止,沒有胡鬧。

常說看戲可以學中文,這次也學了幾個用語:如果夫妻不相配,妻子會稱笨拙的丈夫為「拙夫」;「一粒豆皮三分貴」是有豆皮的人自我安慰的說話;銀鳳常常叫阿福「豆皮仔」,原來說這種損人的話叫「折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