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芝聲劇團《香銷十二美人樓》(5/2/2023)

蓋鳴暉:衛鼎儀、衛小儀

吳美英:李海燕、賈小燕

黎耀威:賈彥齡

陳嘉鳴:賈季蘭

陳鴻進:李建封

呂洪廣:賈老夫人

梁綺蓮:鶯鶯(頭場)

張潔霞:娟娟

早在2019年已買票看這齣戲,可惜當年的演出因社會事件而取消,其後遇上疫情,足足過了三年多才等到這齣劇重演的機會,自然十分期待。翻查資料,原版劇本有六場,現在的演出一般會刪去第一場講述二十年前衛宋樂和李建封在海中救起鼎儀和海燕的一幕,劇本多年來亦經過不少整理,曾經加上不少生旦對唱,現在劇團又會為了省時再作刪減,經歷種種之後,現時流行的版本與原版比較已大不相同,現列分場如下:

第一場:歌女海燕與海陵王之妹季蘭私交甚篤,適值海陵王欲拆毀十二美人樓,季蘭介紹海燕予兄長認識,彥齡驚其艷色立刻下聘,海燕雖心繫二十年前一同死裡逃生的男嬰,為了教坊姐妹不得不答應婚事。鼎儀遲了五年赴約,但這時海燕想推翻與王爺的婚約也無能為力。

第二場:海燕嫁後一年生下一女,但對彥齡冷淡非常。小姑季蘭不知海燕與鼎儀的淵源,機緣巧合下對鼎儀由憐生愛,更珠胎暗結,求海燕替她游說彥齡准她與鼎儀成婚。海燕對彥齡一改常態,希望為小姑撮成好事,惟是彥齡最討厭樂師,不肯答應,夫妻吵架收場。及後季蘭帶鼎儀來答謝海燕為他們說項,海燕驚見小姑的心上人是自己念念不忘的鼎儀,但仍祝福二人。鼎儀請海燕交還信物,海燕解開衣鈕取出玉珮,彥齡誤會二人有苟且之事,怒殺鼎儀,季蘭知道海燕和鼎儀的往事後憤而離家,海燕亦因為害死鼎儀而自刎。

第三場:十六年後,鼎儀的兒子小儀和海燕的女兒小燕均已長大,小燕奉父命親邀姑姐參加父親的壽宴,第一次看到姑姐和表弟,再看到小儀的繡花鞋,才發現二人的夙世姻緣。最後,小儀驚覺自己為鄉民聲討的海陵王竟是自己的舅父,連忙再上書保奏,希望聖上赦免賈家的死罪。

第四場:彥齡自知因其父賈似道的惡行將被抄家,為保女兒性命,不惜將其毒打把她逐出家門,十六年來第一次回到寧王府的季蘭亦同被趕走。

第五場:小儀向小燕坦白自己在不知身世的情況下上書聲討賈家,但小燕認定小儀是故意加害父親。彥齡被押到刑場,小燕和季蘭甘願同死,適值聖旨到來,赦免本無過錯的彥齡,同時封小儀為御史,小儀和小燕終成眷屬。

《香銷十二美人樓》是很刺激的一齣戲,頭四場也相當有看頭,結局則有點草草了事。據說在十年前的版本中,尾場開首有小燕的一段獨唱和與外公談及夙世姻緣的對話,但今次的演出刪去了,少了與前半部分的呼應。不過我仍挺喜歡「前人作孽後人承」這個主題,相當突出,賈似道火燒商船,鼎儀和海燕才會成為孤兒,才會與賈家結下這麼多孽帳,奸臣最終害了自己的後代。

這劇不多劇團演出,可能因為對演技實在是一次大考驗,演技要成熟又能演繹兩代人而不違和,實在不易。今次各柱都發揮水準,尤其美英姐這晚的表現真的令人印象深刻,回味再三。今次劇本的第二場寫得頗到肉,海燕責怪小姑珠胎暗結是「移磡就船」,有求於丈夫便溫柔軟語地說「身心俱冷都尚帶微溫」,見丈夫不答應所求便迅速變臉地說「要瞓你自己瞓飽佢」,看得過癮,哈哈。海燕和彥齡吵架發脾氣的效果不錯,一個硬頸,一個火氣大,遺憾的是無緣看到當年輝哥和美英姐演這齣戲。

中休過後是第三場,看到美英姐一出場亮相,唱兩句「長在丹陽一小鳳,等閒不易到窮街」,已完全感受到台上的人物是十六歲的活潑少女。這個角色形象鮮明,她正正演繹出小燕天真可愛、善良但口沒遮攔的性格,與嘉鳴姐飾演的姑姐弄出不少笑料,兩人的演技均是無庸置疑,拿捏角色游刃有餘,而且合作了數十年,一抛一接,這段對手戲實在好看。之後小儀和小燕相見,「對花鞋」和對唱,同樣合作無間,既生動又賞心悅目。到了第四場,主要是美英姐和黎耀威的對手戲,前者固然是手到拿來,後者也表現不錯,頗表達到疼愛女兒卻要把她趕走的矛盾心情,最記得小燕跪在地上哭著說「爹,你打我啦!」彥齡於心不忍並扶起她,看到這裡真的受這段父女情感動。

這一台賀歲演出也看了《趙寵寫狀》。聽到附近有觀眾不滿意「唱段太少,似舞台劇」,其實戲曲和舞台劇的區分本就不在於唱得多或少,而是在表演程式上,況且看得越多戲越覺得口白比唱更難掌握,要說得有戲味、有餘韻,更考演技呢。

說句題外話,最近社交媒體充斥著大型粵劇製作《新胡不歸》的宣傳報道和文章,我沒有入場,本來對這個製作只是不感興趣,但看到失實渲染的宣傳文字倒是非常反感。其實如果真的是好演員做好戲,根本不需要什麼鋪天蓋地的大肆宣傳,有麝自然香,「賞心悅目」不應是主辦單位自吹自擂的說話,亦不是說多了便會成為事實,而是觀眾的由衷感受。

《相如追夢》(30/1/2023)

大師編戲所選用的曲確是好聽,但所填的詞仍是乏善可陳,聽起來總是有點彆扭。以劇情和演員來說,第二、三場文君與父親的對手戲最好看。文君出嫁當日彩轎臨門之時,便是未婚夫暴斃之際,雖未拜堂成禮,按當時的禮教文君卻已是寡婦。她怨父親建貞節牌坊即是把女兒困在錦繡的籠牢,無奈沒有辦法擺脫枷鎖,父女短短的幾句對話,已足以讓人為文君的苦況動容,見到其父沽名釣譽,只能嘆息。第二場相如彈奏鳳求凰,文君情動吹簫和應並從珠簾後走出,這個畫面頗美。

對我來說,第三場是最好看的一場,紅簫和王吉的對話提及不少傳統道德觀對情感和自由的限制,雖然編排上有點刻意,但也算是點出主題。他們幫助文君和相如相約見面,是相如和文君知道對方身分後首次互吐心聲,其後文君與父擊掌,水波浪的表演程式配合飄逸的戲服特別好看。好看的戲服不僅是視覺享受,有時也有助提升表演效果。

第四場講述兩口子私奔後賣酒為活,生活平淡卻溫馨,本可多點唱情,卻結束得有點急,反而之後的第五六場沒什麼劇情卻太多唱段。在第五場的上半部,相如彈琴勸夜郎國王和公主休戰,其間背後放出很多戰爭畫面的投影,但效果不佳,整個畫面很花,也沒有了本來戲曲的想像空間,畫布佈景好看多了。不過在寫休書的部份融合了嗒落有餡的數字詩和藏頭詩,以表達兩人心有靈犀,才華匹配,倒是有心思。第五場的下半部是母將軍把休書送到文君手上,兩位花旦的對手戲不錯,之後文君亦把握展露功架的機會,被擒時短短數下動作乾淨俐落,相當好看。

到了第六場,公主多番色誘相如,二人唱了很冗長的唱段,有點悶。相如若一早決定以死明志,又為何看了「白白肌膚」一整晚才說要死呢?看到這裡真的有拖拉的感覺。大師的戲很多時候也會提起體味,今次還加上什麼「白白肌膚」,這些意象真的令人不安,可能我思想老土吧,不喜歡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在粵劇舞台上使用這些不雅元素。

今次《相如追夢》在大師芸芸戲作之中算是比較正路的一套,亦可見讓各人發揮所長的考慮,例如難得看到嘉鳴姐反串,縱使未算是可以留芳後世的劇本,也幸好有進場一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