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華劇團《唐明皇與楊貴妃》 (19/12/2022)

吳仟峰 飾 李隆基

謝曉瑩 飾 楊貴妃

郭啓煇 飾 高力士

沈栢銓 飾 陳元禮

莫華敏 飾 安祿山

林寶珠 飾 梅妃

張肇倫 飾 郭子儀

江穎紅 飾 明娟

李晴茵 飾 秋菊

想支持一下這個很久不見的班牌,所以竟然又再去看高太演出。對這個版本的《唐明皇》比較陌生,先列場次如下:

1、 楊貴妃獲賜在華清池出浴,唐明皇看得甚是開懷。貴妃在御前獻舞討明皇歡心,卻被安祿山窺看舞姿,令其神魂顛倒,暗起覬覦之心。

2、 楊妃專寵,後宮其他佳麗均被冷落,梅妃亦自傷身世。明皇瞞著楊妃駕幸翠華宮,楊妃得知後大鬧翠華宮,鬧得明皇與楊妃回華清宮。

3、 貴妃喝得大醉,安祿山乘機輕薄,被秋菊遇見並向梅妃報訊。明皇到華清宮,見狀大怒,把安祿山貶謫。

— 中休 —

4、 明皇雖沒因為安祿山的事降罪楊妃,卻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再駕幸華清宮。七夕佳節,二人終在長生殿和好,並對上天起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

5、 安祿山為奪楊妃發動兵變,明皇攜楊妃逃到馬嵬坡,一眾將士認為楊家是禍源,先殺楊國忠,再逼明皇把貴妃賜死。

6、 郭子儀奉命在楊妃墳墓附近埋伏,以生擒安祿山。安祿山果然上釣,到墳前哭祭時落網。

7、 明皇命人繪畫楊妃的畫像,對畫懷人,終與楊妃在夢中重會。

這個版本除了醉酒和長生殿兩折與林家聲版本相似,其他的都不一樣。吳仟峰演唐明皇甚有帝皇風範,而因為這個版本比林家聲版本更多楊梅爭寵的部分,明皇夾在兩位美人中間,兩邊也要安撫,頗為有趣。這版本也特別多唱段,尤其是〈長生殿〉和〈祭楊妃〉,甚是動聽。順帶一提第七場第一幕〈祭楊妃〉,佈景、畫框和畫像都頗漂亮。

謝曉瑩整體來說算是交到戲,但最大的缺點是唱功不好,戲服更是難看。難看的意思,一是款式不好看(例如第二場的橙色造型有點嚇人,第五場的造型也太像窗簾布或是檯布做成的衣服,哈哈);二是穿得太暴露、衣服太薄,不好看。她醉酒時的醉步和醉態也遠不夠美。身段和氣質這些東西,真是模仿也模仿不來的。  

郭啓煇改善了聲音太尖的毛病,今次的演繹也自然,看得比較舒服。莫華敏在第六場的武打場面發揮不錯,演技也比從前自然了一些,但可能可以再奸詐一點。林寶珠飾梅妃,在第二場頗多發揮機會,但她的聲線實在太尖,唱到高音處,我幾番受不住要掩耳。

《西河救夫》

乍看宣傳單張的封面,對這齣戲興趣不大,主要因為這位編劇和這個生旦組合實在對我不吸引。不過細看介紹,是重新整理的古老排場戲,幕後的導演、顧問和身段設計的團隊也是難得的組合,故此抱著試伏心態去看看這戲是什麼的一回事。

編劇:謝曉瑩

導演:蔡艷香、史濟華

藝術顧問:蔡艷香、阮兆輝

藝術總監、音樂設計及領導:高潤鴻

擊樂領導:高潤權

身段設計:吳美英

 

李秋元 飾 何潤龍

謝曉瑩 飾 韓玉鳳

阮兆輝 飾 閻羅王

廖國森 飾 大鬼差

吳立熙 飾 石崇英

梁心怡 飾 冰心

沈柏銓 飾 張謙

陳永光 飾 判官

1、 〈廟遇〉— 潤龍、玉鳳在閻王廟相遇,一見鍾情,更感名字中的龍和鳳字註定緣份。國舅石崇英路過驚見玉鳳美貌,暗謀計策把美人弄到手。

2、 〈禍變〉— 潤龍高中狀元後入贅韓家,恩愛一月,誰知一天崇英趁潤龍離家後潛入韓家調戲玉鳳,反被玉鳳主僕弄跌在金魚池中,心生不忿決意報復。

3、 〈生祭〉— 國舅誣告潤龍勾結流寇,潤龍被問斬,玉鳳趕到法場生祭夫郎,惟無法扭轉乾坤。幸好潤龍的年伯張謙暗中接木移花救走潤龍。

4、 〈罵羅〉— 玉鳳以為夫婿刀下喪命,路經閻王廟時悲憤交加,題詩壁上大罵閻王處事不公。閻王聽過玉鳳陳詞後,著判官翻檢生死冊,發現潤龍尚在人間,並在西河遇險,遂命大鬼頭教她武藝,好讓她到西河救夫。

5、 〈救夫〉— 國舅探得潤龍被救走,派人追到西河,玉鳳趕到救回夫郎,夫妻團圓並決定到石府討回公道。

6、 〈亂府〉— 潤龍、玉鳳到石府罵崇英,見崇英死不悔改,終以寶劍殺死崇英。

首兩場估計是編劇的創作,雖然選用大量旋律優美的傳統小曲,填詞也填得不差,但可惜就是完全暴露了生旦二人唱腔的缺點,特別是拉腔的部份,聽得我想掩著耳朵。而且,描述生旦相識相知相愛和婚後的恩愛情形太冗長,只給予人長氣的感覺。

上半場因為太多新編部分看得有點辛苦,不過捱過之後便到下半場的重頭戲〈罵羅〉,阮兆輝甫出場便迎來如雷掌聲,可能大家也在期待他的出現,哈哈。輝哥飾演閻王確是罕見,有威嚴得來又有點人情味。玉鳳在地府的經歷亦頗為奇情,閻王讓她到奈何橋上看善惡以表示他處事公正,就算惡人的報應未到也始終會到,更學得一生武藝。這段的情節不必講究合理與否,亦不是鼓吹迷信,但這段於我頗感有趣。

〈救夫〉一折反而比較平淡,玉鳳很快便救出夫郎,但潤龍維持半清醒的狀態和玉鳳對唱了很久,有點看來看去也未說到重點的感覺。到了〈亂府〉,謝曉瑩的南派拳腳身手遠遠不夠俐落,打起上來反似小孩童打架的動靜。

李秋元算是演到了文弱書生的氣質,但他唱歌經常用力過度,高低跌宕掌握得不好,導致拉腔真的不好聽,尤其〈生祭〉的一段南音獨唱聽得很辛苦。一向認為謝曉瑩的扮相欠端莊,唱歌的口形也不夠美,但今次的唱腔雖稱不上好聽卻也比之前進步多了。猶記當年看她在油麻地新秀系列演出,飾演孟麗君,上半場女扮男裝的聲音太弱,下半場回復女裝則不夠氣。

相信第一、二場都是新編的,第三場則以古老排場為本,再另加了曲讓男主角唱,第四、五、六場則主要是古老排場。最後三場差不多全以中州話演出,但因為設有中英文字幕,理解不成問題,而且個人認為當晚以中州話演唱的部分反而比新編的部分唱得更順耳。

這晚抱著不大的期望去看,反有點驚喜,而且十時三十分便完場,以新劇來說算是非常合理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