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星輝百樂門》

今次重演的宣傳單張
首演時的單張

首演時沒空看,但聽聞頗有意思,觀眾也反應不錯,遇上今次的重演便決定一看。

序幕 – 武德鼎在街頭演出,遇到兩位不得志的梨園前輩,感嘆粵劇的觀眾愈來愈少,而且演戲的人不僅未必有出頭之日,也大多不會發大財,所以很多人未能堅持下去。

1、德鼎與師父二人的生活捉襟見肘,患有初期認知障礙的武師父訓示徒兒德鼎要緊守正途,促他到省城找師兄武德書共闖一番事業。

2、德鼎初到省城,便遇到師兄與他兩位因為在戲行難以糊口而轉行的朋友,三人正在花言巧語哄路人買吉祥物和胭脂水粉。德鼎憤憤不平,指責他們忘了理想,揮袖而去,不過這樣一來卻令三人重燃演戲的鬥志,決定與身手不凡的豆腐仔元寶奎組成劇團。五人透過來買胭脂水粉的新進小生高務遠引薦,到粵劇的殿堂級場地百樂門試演。(註:高務遠被女子圍攻之時,借用了《紫釵記》之燈街拾翠的部分片段)

3、百樂門的老闆俊紅塵本是技壓同行的美艷花旦,雖因女性地位低而無法大展拳腳,卻雄心未減,開了百樂門培育新秀,更不時技癢粉墨登場。當天排練《穆桂英》,義子高務遠卻因自恃聲色條件好而疏於練習,氣煞俊紅塵。武家班前來試演,劇目為《武松殺嫂》。俊紅塵認為武德書等人曾離開戲行,決心不夠,便有意為難,要求讓高務遠代演西門慶一角,導致各人的演出也一團糟,有不輕薄的西門慶、死不去的武大郎、找不著的毒藥等等,總之就是試演失敗。

4、師兄弟路經一寺廟,突然想到要寫新劇本,並錯認賊子武思苦為武師父。武思苦貪玩,拿了《武德訓》指導二人寫劇的竅門。

5、俊紅塵和孔巨正煮粥,紅塵埋怨義子不長進,孔巨正以煮粥寄寓欲速則不達,勸紅塵給予兒子空間,讓他自己思考前途,那時他自然會努力。在門外的務遠和紅塵兩人聽後,同時覺悟。

6、師兄弟神/夢遊古代,回到唐朝、元朝、紅船時代看戲曲發展,有觸及伶人地位低、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問題,當中有借用《再世紅梅記》之脫阱救裴中裴禹睡醒後的口白,圖博觀眾一笑。

之前看過吾識大戲的幾套喜劇,情節都夠惹笑,而《百樂門》則除了逗笑之外,更希望帶出一些訊息。但個人覺得所說的道理,例如要不忘初心、尊師重道這些,都是硬生生的套進曲白裡,比較spoon feed。下半場的編劇竅門、戲曲史等元素更有點堆砌的感覺,把不相干的情節串連在一起,有點無厘頭,亦沒有跟主題相扣。此劇的主旨,相信是武師父和德鼎強調的傳承、正道,但故事本身沒有説明這兩樣東西如何重要,只一味的重覆,就連究竟何謂正道也沒有說過 – 堅持演戲便是正道嗎?

本來我以為故事本身可能會說說不承襲傳統、偏離正道的惡果,例如假設戲班為噱頭而只演賣座的喜劇、新劇,不演較沉悶或「不合時宜」的排場戲、例戲,導致傳統失傳,而且題材單一;又例如少演富藝術價值但視覺效果欠奉的悲情爛衫戲,或為吸引觀眾而嘩眾取寵,甚至偏離戲曲本質的種種情況。不過,這些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也明白這些情況比較敏感,若製作上真的觸及或許會惹來一些人的不滿。

另外也有一些令人不明所以的設定,亦是無助表達主題的:

⁃ 安排萬曼妮把潘金蓮演得太賢良,要俊紅塵指正,有何用意呢?試演失敗,是俊紅塵故意刁難,與武家班是否遵循正道無關。這段雖是笑料十足,看後卻想不到實際作用。

⁃ 在廟的一場,師兄弟無端想到要寫新劇,非常突兀,試演失敗的原因根本與劇本無關呀。而且安排思苦說一大堆編劇的注意事項,有何目的呢?所謂的「正道」就是守這些表面的規則嗎?

建議:

⁃ 煮粥那場不必要,感覺上這場只是結束了上一場師兄弟二人寫劇本的劇情而不再作交代。而且務遠覺不覺悟其實並不重要。

⁃ 高務遠疏於練功,其實可說說他的心態,又或反映出什麼現象。

⁃ 尾場有點長,也有想過其實那三段戲是不是不是夢境,而是上演師兄弟二人撰寫的新戲《萬千星輝百樂門》。不過不論怎樣,感覺上結尾還是不太像一個總結。

整體來說,這個班底是有相當實力的,各人的表現也好,音樂編排用心,但因為之前聽到的評價都不錯,親身看了反覺得有些位不夠到肉,雖是借角色的口說出了部分現況和辛酸,卻因為劇情較為鬆散薄弱而且失焦,沒有太多引人深思的空間。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文姬歸漢》

輝哥和逑姐在去年的戲曲節曾演出此劇,一直很遺憾因事錯過了,今次輝哥任藝術總監指導新秀演出,便懷著望梅止渴的心態看看。

此劇劇情簡單,以唱情為主,故極考驗演員的唱功。先讚各演員排練充足,演來甚是順暢,只有一兩個失誤;而且各人咬字清晰,即使沒有字幕也完全沒有問題。

飾演文姬的梁心怡關目、做手相當不錯,感情亦自然,但整體來說唱法比較單調,雖然高音能夠唱到,拉腔也夠氣,卻略嫌不夠圓潤,個人覺得不夠耐聽。這一點在尾場更加明顯,她操曲操得滾瓜爛熟絕對值得一讚,但她始終在這場要自個兒獨唱二十分鐘,在抓緊觀眾的注意力方面就顯得有點獨力難支了。

不過,一眾新秀演員的演技都不錯,特別是生旦對手戲,一切都恰到好處,看得舒服。其中黎耀威的戲份雖比文姬少了一大截,但單在二、三場的表現已相當突出,舉手投足都有輝哥的影子。特別喜歡第二場,生旦本來在騷恩愛,唱了一大段之後,左賢王接見曹操派來的使節,得知他們要贖文姬歸漢的反應處理得非常好,先是錯愕,再是心驚,怕自己在文姬心中的地位不及故郷,最後因周近威脅進攻而怒火攻心,夠火氣得來又深情,比十月時演霸王有層次得多。看到他的進步,令我想起去年譚穎倫在油麻地新秀系列演曹丕,同是得到輝哥悉心指導,演來比平時更有信心,讓人眼前一亮呢。看油麻地的戲,真的不時讓人有驚喜。

另外,陳澤蕾演董祀亦稱職,尤其覺得她的低音很不錯。黃鈺華飾周近,倒是演活了這個令人討厭的人物。梁翠珊演胡兒,比較緊張,有些許失誤,但也大致稱職。有點驚喜的是黃葆輝,一身青衣的扮相很端莊大方,即使卞氏的戲份很少,她也十分用心,在觀察文姬的動靜時和與曹操夫妻之間的關目做得不錯,唱腔也聽得舒服。

此劇的重點在上半場,下半場似是偏向交代用途,看起來有點上重下輕的感覺,不過個人還是挺喜歡文姬歸漢的故事情節,今次的演出效果雖未有《清風亭》那種讓人潸然涙下的感動,也足以令人看得心戚戚然的。猜想能看到開山演員再演這劇的機會相當微,但若是下次其他有能力的新秀願意接受挑戰演這高難度的戲,相信我也會考慮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