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復仇記》

 

此劇二零一七年重演的時候,已經有興趣看,今年劇團再將之改良並重現舞台,我便把握機會一看。由於沒看過首演版本,亦自問對莎劇認識甚少,只能把這次演出當作新劇來討論。

 

1、 鬼哭 - 王子在國外驚聞父王駕崩,趕路奔喪期間遇見父王鬼魂哭訴,指親弟殺兄奪位,囑咐兒子為父報仇。

 

2、 宮祭 - 王子知道叔王狡詐且心狠手辣,決定裝瘋回國,在叔王與嫂大婚之日戴孝上朝。

 

3、 絕愛 - 王子與太師之女鄭如菲青梅竹馬,但唯恐叔王利用她試探和加害自己,忍痛絕愛。

 

4、 戲探 - 適逢戲班進宮獻藝,王子遂設計一場宮闈叛變的戲,試探叔王反應。

 

5、 罪母 - 皇后責怪兒子魯莽,王子反痛罵母后改嫁失貞。叔王欲殺王子斬草除根,命太師取其人頭以表忠心,太師不願繼續助紂為虐,寧甘自我犧牲以保王子性命。

 

6、 落紅 - 王子逃往楚國求援,重遇因喪父失愛而變得瘋癲的如菲,這時殺手趕到欲取王子性命,卻誤中副車,如菲香銷玉殞。

 

7、 復仇 - 王子終於找到機會殺了叔王,但混亂之間皇后也中劍身亡。大仇雖報,卻失去母親、愛侶、戰友、良師。

 

表演方面,可見整體排練充足,演來流暢,安排的身段亦見心思。王子這個角色本身很適合黎耀威演,演技似乎也有所進步。陳咏儀演母后,各方面都恰到好處,很有戲,可能是我看過她最好的表現,尤其在〈罪母〉一場,她與黎耀威母子倆互相指責,逐漸將心中的刺拔出,二人情感真摯,配合音樂和唱段運用得好,這個場口頗為賞心悅目。

梁煒康飾演奸王叔有相當氣勢,唱做演全都得心應手,但感覺上沒太大的突破或發揮,可能因為劇本主要集中王子的心理刻劃,對這位叔王的心理著墨甚少。如菲是個悲劇人物,本是溫室中的花兒,先是被絕愛,繼而喪父,大受刺激而瘋瘋癲癲,是全部人物之中變化最大的,李沛妍演技方面是稱職的,致命傷是其聲線,非常不穩定而且偏弱,聽得久會有點辛苦,亦可惜由於唱功未能收放自如,可能影響了感情的表達。有趣的是如菲並沒有跟莎劇中的Ophelia一樣真瘋,王子拿出信物便立即回復正常,更隨即被錯殺。

 

劇本方面,由於是這位編劇的第一部作品,明顯比後來的《山海危城》、《奪王記》等稚嫩。一点鴻飾作用類似旁白的太監,於每一場的開始預示和綜合所發生的事情,在這方面風格有點像《暗箭記》,但予人感覺太重覆了,除了有點悶,也無這樣的必要,況且這位太監也並非如《暗》中的國師一樣,在劇裡本身也是重要角色之一。而第三場的結尾部份,安排舞姬出來模擬王子寫戲、排戲的過程也實屬不必,感覺冗長。

另外,在尾段的復仇中,王子衝入宮殿似乎沒甚部署,辛辛苦苦逃到了楚國,卻匹夫之勇地回來,一見到叔父便只顧揮劍殺之,引起一片混亂,徒令自己的母親喪命,予人有點草草收場的印象,反而王子回來之前,叔王和母后的對手戲不錯。

同是黎耀威改編自莎劇的《一夢南柯》我也看過。可能因為《仲夏夜之夢》本身比較胡鬧,我不太喜歡,也可能故事簡單容易借用,情節不必大改,改成《一夢南柯》反而效果頗好,沒有之前看《仲》那種無厘頭的感覺。這次《王子復仇記》是悲劇,故事也較複雜,移植至戲曲可能需要更大刀闊斧;不過,縱使粵劇版的《王子復仇記》固然及不上莎劇般充滿意象符號,情節也改動簡化不少,但就新劇和早期作品來說,這次演出也是值得看的。

《清風亭》

聽聞不少劇種都搬演過這個故事,但由於我只看過粵劇的版本今次就只能集中說說這個版本了。

初演時沒留意所以錯過了,知道重演便很想看!故事的確吸引,反映了不少中國傳統價值觀和道德價值 養兒防老、擔幡買水後香燈、光耀門楣、惡有(可惜善無善報),有人稱之為世劇,但我覺得其實此劇的主題是情  夫妻情、母子情、父子情思念之情、惻隱之情、唏噓之情、逆子的負義忘情、冷酷自私無情。各種情之中,又以張元秀夫婦二人相濡以沫、細水長流情最感動我。比俊男美女那些一見鍾情、傾慕對方才貌的愛情(畢竟現實中不是人人都是俊男美女,學富五車,才子佳人的故事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只有羨慕的份,但夫妻互相扶持,對話和言行處處表現出情趣和默契,則相信多人體會到)。而在〈念子〉一段裡,二人為了當年兒子離開到底是誰造成一事,多年來有解不開的心結,到了十年之後終於說出來,互相怪責這一幕我也認為真實得不得了(從日常觀察所得,夫妻就是喜歡互相推卸責任的XD)。而且,二人有心開打,卻無力交鋒,勉強舉捧又老眼昏花打不中對方,累得決定停戰,互相依凭這一部份非常觸動我

戲中的大反派無疑是眼中只有富貴榮華繼保,但其實其生母不是甚麼好人,被迫捨棄親兒確是悲慘,不過她先是利用張氏夫婦的同情心讓他們養大自己的孩子,十二年後再利用張元秀的惻隱和愛子之心要求他還子,說甚麼誰不知白髮蒼蒼明恩怨一小錠金銀彌補到甚麼呢,實在可恨。

音樂方面特別欣賞曲牌運用得宜,例如拾子林鬼別<>泉映月等,非常切合劇情氣氛,再配合到位的,絕無為唱而唱感。

另外,這次製作排練充足、各柱戲份平均,處處顯示考慮周詳除了劇本寫得好,想必導演功不可沒。演員很多動作都極細緻,例如還子時張元秀頭慢慢近兒子,不對望,在生母說話時又故意多次搭著兒子的宣示主權〈念子〉在母親墳奠酒這些細節一絲不苟〈罪子〉中,夫妻輪流駡子,走位安排見心思。可能因為有導演,部分場次的完場畫面都很有感染力,感覺跟看慣的粵劇不同,例如〈念子〉,二人路口往京師的方向兩次喊三聲,以他們不甘和痛心的畫面作結〈逆子〉一場周氏被親生兒子毒啞恐萬分的樣子結束,這些都令人印象深刻。劇本唯一美中不足的,想是〈訓子〉一幕,以交代劇情和發揮過渡作用為主,這段本身沒甚麼

演員方面,這個配搭或許是演此劇的完美陣容。各人的感都很細膩,而黎耀威的也似乎特意研究過,整體來說演老生比去年演官門家事進步多了(當然可能也因為今次的角色較有發揮)

這晚的場刊連排版也心思,從頭到尾都是充滿誠意精品,現在只能期待同是粵劇場製作的覆水難收會四度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