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芝聲劇團《新再世紅梅記》、《雙仙拜月亭》

《再世》一向是我最喜歡的唐劇,喜其故事情節精妙、曲白精警、反映人性。這次看鳴記的版本,主要是想看美英姐的功架,一償心願,因為之前看的都是文戲。DVD版的不濟曾令我一度卻步,幸好現場版比DVD版完整和精彩,沒令我失望。

所謂的新,其實是在每場完結前的兩分鐘落下「二道幕」,讓角色為那場作結的同時,工作人員可在後面換背景和準備下一場的道具。如此一來,間場時間大大減少,甚至無須落大幕,省時之餘,也確實令劇情更緊湊。

六柱的表現方面,我會主力說正印花旦,現在先說說其餘五柱。蓋演裴禹不俗,只稍嫌有時動作太大。陳鴻進飾賈似道,霸腔稍欠火候,也不夠奸詐,也許因為我聽波叔的錄音聽得太入腦了。黎耀威演賈瑩中這類武將得心應手,陳嘉鳴演絳仙也算稱職。

美英的慧娘演繹得極好,有情有義,理直氣壯,尤其是「救裴」和「鬼辯」兩折,讓人看得很痛快。救裴一段裡,除了水袖功充滿美感,她演鬼也是非常神似,從飄移的步法,到鬼聲鬼氣的唸白,再到鬆胳膊這些細膩動作,真是「鬼咁似鬼」!雖已年紀不輕,她的身段卻勝過絕大部分的花旦,功力也是深厚得很,一面唱一面轉身、拗腰,甚至仰天跪地,全都很流暢,煞是好看。回想2014年時看陳寶珠和梅雪詩的版本,嗲姑不但唱功每況愈下,她其實也演得不太似鬼,身形不夠輕盈,與龍虎武師也沒真的打(當然我明白是年紀問題)。美英姐這次卻甚多高難度動作,打得激烈,看得我心驚膽顫,縱然舞台效果不及陳、梅的大製作,仍是好看多了。鬼辯時,慧娘讓秋風吹滅青燈時,那幾下轉身動作極為敏捷靈快,看得我幾乎傻了眼!! 還有她鬼辯的氣勢十足,字字鏗鏘,理直氣壯,「世人忌法皆作假,顧念殺身生懼怕,致令璧與玉成敗瓦」、「人間才把貪官怕,陰司何懼虎獠牙」這幾句說得真得好,與奸相的對答大快人心。不過,她還是有兩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再世的唸白特別難唸,又多又長又文皺皺,原本是為仙姐而設的,美英姐的節奏未算完美,有時候太急了;另外,她演的昭容在折梅巧遇時過於輕佻,昭容縱然在繡谷長大不拘小節,小鬟輕袖,也終歸是個淑女,初遇翩翩少年也應有相當的矜持。幸好,在裝瘋鬧府時,她演得夠放夠活潑,算是稍稍補償前一折的詮釋不當吧。

若說《紫釵記》是對感情運用的考牌戲,《再世》便是對花旦功架的考牌戲,除了基本功要紮實,也需要有自己創作和構思身段的能力,尤其是「救裴」和「鬼辯」兩折,劇本裡的指示即使寫得再仔細,也需要演員自己運用所學,運用想像力,才能演得神似。

十一月這台戲,也看了聽聞好幾年沒演的《雙仙拜月亭》。每一場也談談:

一、搶傘 曲詞甚妙,加上以大量身段和做手代替唱詞交代情節,更顯二人因礙於禮教而保持含蓄。這一折本身最吸引,二人也表現最好,默契十足,互相配合的動作和身段很好看。

二 、投府 二人投靠秦興福,瑞蘭因世隆未有三書六禮迎娶,雖與他私訂終身卻未願同床共枕。男主角的情緒有點奇怪,因世隆不應是真的憤怒,只是無奈、一片痴心卻夢未能成,感到自卑難堪,絕不應晦氣怪責,而美英的反應也不太到位。黎耀威演書生有時略嫌硬了些,且拉腔感覺繃緊。

三、逼分 王鎮重遇女兒,嫌女婿貧寒,欲拆散二人,瑞蘭左右為難。這一折是全劇矛盾的高潮,看到王鎮和世隆不斷拉扯瑞蘭有點不耐煩,反而瑞蘭向父親陳情,為何嫁予世隆那一段曲頗動聽。瑞蘭走後,世隆萬念俱灰卻有心情和王鎮鬥氣,不斷喚瑞蘭之名,這種即興也不太恰當。陳鴻進的王鎮是不討好的角色,之前看過網上粵歷油麻地的片段,我反倒喜歡阮德鏘演的王鎮,羞辱世隆「儒生一副窮光景」那段唱得爽快,比陳拉長放慢來唱較得我心,而且氣氛和演員互動都比較合適。

四、逼婚 三年後,王鎮升官為丞相,易名後的世隆和興福同時科場得意,不知就裡的丞相欲將二女許配二人,二女初不從,瑞蘭後來假作答應,實則早作殉情之想。這段主要是交代劇情之用,也看瑞蘭如何罵父親「不仁不義、忘道忘理」,主要是口白,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大段的口白也不易説得好,少一點氣勢也不行。

五、哭靈 美英哭靈時的一大段曲不乏感情,但也表露出疲累之態,日場演折子戲實在太累人吧。世隆的哭靈則顯得有點長,不夠感染力。王鎮為失言而努力自圓其說那一部份,是唯一我認為男主角適宜插科打諢的地方,蓋也沒放過這個機會,用極其誇張的語調和做手引得觀眾大笑。

《拜月亭》雖為「名劇」,故事始終比較薄弱,重點都在前半部,尾場也是全靠男女主角的唱段充撐。我知道不應與風格完全不同的《再世》直接比較,但前一晚剛剛看完同是唐劇的《再世》,實在很大的對比,場場精彩《拜月亭》卻拖拉至與《再世》差不多時間才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