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雀臺》

屈指一算,這是今年第三次看吾識大戲的製作也是第三次看曹家三父子和的故事。前兩次看的是唐滌生編的《洛神》,分別由鳴芝聲和油麻地新秀的演出;今次的《銅雀臺》是葉紹德和梁漢威的作品,故事情節敘事風格與唐劇有所不同,各有重點。

分場如下:

序幕  眾人合唱一段概括魏國歷史的曲。


曹植甄宓,一見傾心,惟宓自被擄之身,不敢高攀。


曹操戰勝歸來,、植兄弟與眾官出,期間傳來緊急軍情,自告奮勇拼命殺敵,植欲一同前去卻不獲父親准許,可見操對植特別愛護。


、三曹先後到宓居處表白,試探佳人芳心誰屬。父子不約而同,都趁扶起宓的時候藉故親近,四人內心戲極好看,尤其是曹操輕撫甄宓頭髮託詞拒絕曹操這一部分,意志堅定卻處處表示弱勢,操內心失望卻強裝大方,離去時數次回轉都只見無情地背着他,真正是沙場得意,情場失意。


植在房中思念,幻想與對話。此時,親曹植的大臣來向植言明操有意立他為世子。


銅雀上,植即席揮毫寫下《銅雀臺賦》,鋒芒畢露,令更不滿崔琰為媒撮合他與的婚事,怎料崔見操看重植,向操推薦自己的侄女配予植


洞房夜,在對飲交杯酒之時,子建在新房把自己灌醉,向崔氏透露了對的愛意。在兩間新房發生的事是同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兩處氣氛形成強烈對比,較有舞台劇的感覺。最後,植和兩地相思,隔空對唱那段曲非常動聽感人


軍營中,崔琰轉投的陣營,支持操立丕為儲


病危召植回歸父子對吟,操多次矚咐植要提防丕愛子情切


登臨帝位,除兄弟。宓向太后報信太后救植性命。個人認為這短短三五分鐘的一場戲其實不需要。


植七步成詩,時值太后出來指責丕罔顧兄弟情誼,深感一切事情緣於甄宓,下旨將她賜死


十一甄宓聽聞植逃過一劫,已預知自己大限將至。宓被賜酒,寫下一紙遺書,勸珍惜兄弟情,便欣然喝下毒酒。到來探視,心情極之複雜,他到達的寢宮前,跟自己說,不願服毒,要親自殺妻但知道自願服毒後,卻驚訝痛心不已,看遺書後更是悔不已。


十二植在江邊宓妃金帶枕和遺書交予植

銅雀臺》是歷史劇,比《洛神》更貼近史實,政治成份較多,敘事也相對完整,不論是歷史事件,三父子之間的關係,還是植、相識相愛的過程都較多著墨。角色性格也更立體更多不同人物的對手戲,比才子佳人戲多了一些深度畫面也富電影感。不過,我認為《銅雀臺》的對白沒唐劇的那麼精彩情節也沒那麼緊張、緊湊,各人之間的矛盾比較不明顯,很多時候都是深藏不露的,連曹丕也沒那麼奸詐虛偽。若要說「耐看」,《洛神》始終是比較容易成為戲寶的洞房盟誓、金殿寫書、洛水夢會的情節縱然並非史實,仍能讓人一再回味。反觀《銅雀臺》,雖然也有數感人時刻(個人較喜歡第三、六、十一場)整體的感染力卻有所不及。


此劇的音樂由威伯設計,除粵劇常用的梆黃和小曲外,還有眾人詠唱部分的新編音樂,也不少篇幅,只能說個人不太喜歡這種詠唱模式。另外,部分音樂似乎有點京劇的色彩,甚至有歌劇的味道,例如在唱段高潮拉腔配上鑼鼓,有點外來的元素。

最後略略說一下演員的表演,眾演員都很用心,感情運用得宜,唱功也不差。天佑演曹植比演任白劇的才子討好,除了一貫的做手幅度太大,其他的都大致不錯。鄭雅琪的氣質宓是適合的,但有時聲不夠足,不夠穩定,讓音樂蓋過了。黎耀威演曹丕已得心應手,梁煒康的曹操也恰到好處,寶萱演上了年紀的卞氏卻較失色,低音較遜,而且這次太后這個角色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銅雀臺》首演已是2005年的事了,十多年後才第一次重演,不知是因為當時觀眾的反應不算極佳,還是因為所需陣容太龐大又或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雖說銅雀臺》不及《洛神》「耐看,這類精品重塑還是值得做的。以後我再看《洛神》,又是不一樣的角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