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週》


這次專程到西灣河的香港電影資料館看德國電影節的作品《24週》(24 Wochen),可說是誠意十足,幸好電影也沒有令我失望。

電影講述棟篤笑演員Astrid於懷孕12週和24週時先後發現腹中孩子患有唐氏綜合症及心漏症,經過多番波折和掙扎,終於決定在孩子七個月大時進行晚期墮胎。這齣電影是典型歐洲電影的格調,對祼體露鏡頭尺度較大,對白不多,比荷里活的少了一點吵鬧,人物多了一份知性美,且更着重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墮胎這個決定對Astrid和男友Markus的心理負擔。

而Astrid作為棟篤笑演員的身分,可謂是上天對她開的玩笑,也營造了悲與喜的強烈對比。劇中有三場她上台的戲分:第一場是她還未知悉胎兒患唐氏症之前的表演,當時她還用腹中塊肉作搞笑的話題,興高采烈;第二場,她只知兒子有唐氏症,尚未發現心漏病,決定生下孩子,即使心中難過,依舊談笑風生,盡顯堅強一面;第三場,她正考慮會否墮胎,又得不到男友的支持,心內交戰,在台上再擠不出笑容,也說不出任何話,更遑論說笑話了,哽咽吞聲這幕最叫我難受,入心入肺。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場口,是Astrid和Markus就墮胎這個選擇的激烈討論,Markus不贊成把胎兒打掉,認為二人沒權決定兒子的生死,但我想深一層,其實父母不論怎樣也是為子女選擇,並不可能在子女出生前先詢問他們的意願才生下他們吧!生下有嚴重缺陷的孩子,讓他們「選擇」是否活下去,又是真正為他們好嗎?Astrid據理力爭,當Markus説到這是二人的孩子,應共同決定,Astrid似乎不同意,Markus問一句「你的還是我們的?」,Astrid一句「我的」,似乎就把Markus推得遠遠的,讓Markus沮喪不已,也令我很難受!

其實這齣電影有很多令人心碎和感動的時刻,未可一一記下,但也想多說一個,就是Astrid接受引產墮胎手術前,醫生說要先用超聲波找到胎兒的心臓,打入停止心跳的藥,本來Astrid和Markus都本能地望向超聲波儀器的螢幕,看看兒子,怎料醫生卻叫他們「也許你們可以不看」,他們才意識到這等於看着兒子死。這時他們的眼神可是把我也扯進他們的悲痛深淵裏了!

不知網上有沒有電影的全本,但現在重溫這段預告片和看看演員接受的訪問片段,也很有感覺。

註:演Astrid的演員在拍這電影時好像真的懷孕了,而且電影中的醫生都真的是有關專科的醫生,可見製作之認真!

中國戲曲節2017《奪王記》

img_1355

昨天欣賞了中國戲曲節的表演《奪王記》。本地藝術節和戲曲節的粵劇表演似乎都偏好選演宮廷歷史劇,也許是因為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的故事比較實在,宮廷背景也同時容易做出壯麗堂皇的效果,配合戲曲節這場盛事。

背景講述明神宗年代,東宮長子朱常洛與西宮幼子朱常洵爭儲之事。常洛自小受父王冷落,被派到邊境巡守,與弟弟看似兄弟情深,卻暗藏爭位意圖;常洵品性純良,得父王寵愛,樂於兄友弟恭的現狀,反無意爭王。原來常洛奪王的第一步是要先讓常洵跟自己爭奪,加上苦肉計,讓他一步步墮進圈套,當真高明,其城府之深讓人不寒而慄。西宮以為機關算盡,誣衊常洛想加害常洵,激起常洵報復之心,誰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只能說飾演常洛的編劇黎耀威好戲得很,戲的前幾場都是好兄長的討好形象:母親早喪,父王偏心,連本來友好的弟弟也懷疑自己,再遭西宮中傷被貶,一切都讓天真的我深表同情!這種懸疑、真相遠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在粵劇裏並不常見(大抵是因為觀眾都看慣名劇,太熟悉劇情),頗有驚喜,值得一讚。

劇本另一可取之處,是編劇嘗試打破六柱制之餘,各人的戲份都很平均,而且差不多每一個主要角色都跟不同角色有互動,各有發揮,不會覺得某些人物或情節是多餘的,這跟他兩年前編的《佳偶天成》相比,進步多了。

現下粵劇界不易遇到好劇本,而好演員更是難求。參演今次戲曲節的可謂粒粒皆星,有四位老戲骨,也有後起之秀,看得出每位演員都很用心,且感情收放自如,特別喜歡黎耀威頭數場裝無辜和尾場的奸詐,還有藍天佑從「往日心中無顧忌」,變得「今時一語算分毫」的轉變,這兩兄弟讓我看得很過癮!不過還是不太喜歡南鳳的唱法,之前看過她兩次藝術節的演出,不時都忘記曲詞,今次雖然沒忘記,但依舊像有東西壓在喉嚨般的,一句中總有些字聽不清楚。也許我個人比較喜歡清脆響亮又不太尖的子喉吧,芳腔、紅腔都不是我那杯茶。

也說說舞台效果。劇的開首是全黑畫面,只有燈光打着分別擁護兩位皇子的臣子,兩人輪流說獨白,說心底話,每次一句,這種表達方式似乎更能表現出戲中所有人都「各自肚腸」,效果挺有趣。另外,在最後一場,常洛於登基前向仍蒙在鼓裏的常洵坦承整個陰謀,當中也運用了電影常用的回顧手法,安排有關的演員出場重演某幾句對白,代表喚起常洵腦海中的某些片段。這跟早前《大鬧廣昌隆》的插敍手法有點相似,但插敍在《大鬧廣昌隆》裏是為交代劇情,起關鍵作用;而今次回顧的畫面觀眾都已經看過,這樣重複一次是否需要呢?倒也未必。

最後想談談字幕。中文字幕間中出現錯別字,是預料中事,但今次外判的翻譯公司好像也有不少誤譯、劣譯。儘管我並非每句都比對中英文字幕,偶爾瞧瞧也會發現不妥之處,例如弄錯某段唱詞的唱者身分;火燒慈慶宮時,「龍樓鳳閣起風波」中的風波該指火災,卻譯成 “Conflicts are stirred up in the palace”,剛剛前面才提及火燒宮殿,譯者應知來龍去脈;劣譯方面,也可說我是吹毛求疵,但在神宗責備西宮時,一句「揮刀破竹合也難」翻作 “Once you have split a bamboo, it cannot return to the original state” 未免過於累贅,其實只是覆水難收的意思,即使想採用異化的翻譯策略,保留文化特色,也應考慮到字幕在表演裏的輔助角色,重點依然是台上演員,過長的字幕絕不利欣賞演出,何不簡單譯為 “what’s done can’t be undone”、“It’s too late to rectify your mistakes”,或是 “a split bamboo can’t be intact again”?朱常洵被貶為福王,英譯為“Duke of Zhu Changxun”,同樣奇怪。雖然昨天的座上客均不見外籍人士,並不代表其他場次沒有,這等翻譯也不免貽笑大方了。

總體來說,此劇情節緊湊,人物性格立體,主題鮮明,引人反思,演員表現不俗,只有數處美中不足。期待來年戲曲節再獻新猷!